关于我市台侨资企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根据市政协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8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胡新峰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台侨资企业(含台属侨属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台侨资企业发展情况,持续开展台侨资企业“大走访”,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强服务引导、优化发展环境,使我市台侨资企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依托食博会组织的 “百名台商漯河行”、“豫台经贸洽谈会暨台商中原行”、“世界侨商漯河行”、“客属知名企业漯河行”、“韩国知名企业(社团)漯河行”、“中国(漯河)华商食品项目投资峰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台侨资企业来漯发展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丹尼斯、统一企业、旺旺集团、华冠养元、大润发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
目前,我市共有台资台属企业73家,侨资侨属企业50家,在全省台侨资企业数量中占比3.1%;企业注册资本总额20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的18.2%;投资总额150亿元,占全市外资企业的78.2%;从业人数约15000人,占全市外资企业的60%。项目涵盖机械制造、高新技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服装餐饮、电子信息等行业。与周边兄弟市相比,我市台侨资企业虽数量占比较小,但具有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交通发达等优势,并整体呈现出经济规模日趋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集聚逐渐形成等良好发展态势。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台侨资企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投资优势不够明显,企业增量较小。从宏观层面分析,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汇率变化、关税税率提高等因素严重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困难,导致台侨商投资信心不足,在内地投资明显趋降。二是国家政策有所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终止外资优惠税率,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行业政策做出调整降低了台侨商投资的吸引力,增加了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难度。从我市情况分析,现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与兄弟市相比已无明显优势,再加上台湾对外投资审核委员会对企业对外投资技术和资金上审查严格、时间较长,导致有些项目招引难度大。
2.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企业招工较难。一是材料成本增加。随着交通运输及各类主要原材料的涨价,企业生产成本逐年增长,利润大幅缩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二是用工成本增加。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职工“五金”陆续交纳,劳动力工资水平大幅上升,再加上劳动力资源紧张,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造成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冲击较大。视察中,大部分企业反映,现在突出的问题不是企业裁员,而是招工太难,留住员工更难,个别员工甚至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签订合同后也不辞而别,企业对此无可奈何。
3.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优化发展环境力度,各级干部改进作风、服务中心意识明显增强,全市上下亲商富商安商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部分台侨资企业反映,一方面是没有专门的支持政策,企业缺乏刚性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是个别同志在招引台侨资企业过程中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果和我市的良好对外形象。
4.贷款审批手续复杂,企业融资较难。台侨资企业普遍反映,在内地贷款难,借贷费用成本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台侨资企业在台湾或国外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无法为大陆银行所掌握,银行较难对其做出综合评估。二是银行对企业贷款,除了土地、房屋可以作为抵押外,其他资产都不能参与抵押。一些企业土地证暂时没有办下来,有的是租用的标准厂房,无土地和房屋作抵押,无法从银行贷款。
三、几点建议
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利用外资是反映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首家食品名城,我市发展的基础是食品产业,进一步鼓励发展台侨资企业,对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筑牢食品产业根基,加快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
1.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我市服务外商投资企业的措施办法,进一步优化台侨资企业投资环境。按照“投资环境最好、服务质量最优”的要求,一是完善收费、用工、资源整合、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编制《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引导手册》,创建优惠的政策环境。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做到跟踪服务零距离,主动协调、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破难解困,创建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对台侨资企业的法律援助,通过领导联系、挂牌保护、专项整治等形式,着力解决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创建稳定的社会环境, 确保台侨资企业能“进的来”、“驻的下”、“做的好”。四是对有品牌、有市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台侨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基金项目,提高我市吸引台侨企业的竞争能力,努力营造吸引投资者、支持创业者的发展氛围。
2.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我市台侨资企业增量。一是依托东城、沙澧产业集聚区,围绕新能源、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健康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开展行业招商,进一步增强吸引台侨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业园区建设要将公用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实施,完善专业性的基础配套,构建供水、供电、仓储、海关、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和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一体化,积极协调保障能源、原料供应,帮助台侨资企业开拓市场,为发展台侨资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发挥食品名城优势,以食博会、华商食品峰会为平台,用足用活台侨资源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合作。邀请知名台商侨商企业来漯洽谈投资,特别是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型、生态型食品合作项目,推动食品产业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食品制造”向“食品创造”转变,切实提高食品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和竞争力。三是扶持龙头企业,营造台侨资经济发展浓厚氛围。政府对我市台侨资龙头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可适当给予优先,让企业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台侨资企业来我市投资。
3.完善服务机制,做好台侨资企业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台侨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对台侨经贸和投诉协调工作的开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工商、税务、发改、商务、公安、台办、外侨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涉及台侨工作相关问题及投诉案件。二是尽快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20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县区侨联组织,明确专人开展工作,并以县区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县区台侨办力量,帮助台侨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关注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政府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研究制定推进校企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充分运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食品中专等高中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培养台侨资企业亟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引才政策,搭建引才平台,畅通引才渠道,不断提高城市吸引力。
4.创新金融政策,破解台侨资企业发展难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货币信贷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台侨资企业信贷投放。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搭建银企服务平台,通过对企业信用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台侨资企业增强信用度,指导台侨资企业积极与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提升他们的融资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台侨资企业发展的信用评价和审贷体系。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扩大有效担保物种类,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在贷款条件、利率定价、担保机制、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和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台侨资企业的融资服务需求。
政协漯河市委员会
2018年9月29日